我弟弟推薦的一本好書,上網看內容還不錯,所以貼上來給大家看
這是一本達賴喇嘛推薦的書!
對您而言,仁慈是什麼?仁慈有何意義?
「仁慈,就是一種立場,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奢侈品,
而是必需品」書的封面這麼說的!你覺得呢?
在我閱讀的過程中,
仁慈的十八種面向分別代表十八劑生命處方,
因為仁慈,讓我們更完整!
錯過此書,就錯過一個改變生命的機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慈的吸引力Survival of the Kindest>
作者:皮耶洛‧費魯奇/著
譯者:
席玉蘋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內容簡介

仁慈有許多不同的面向,可是他的精髓簡單至極:

它省去了我們浪費在猜疑、憂愁、忿恨與無謂設防上的大量精力,讓生活回歸到原本簡單純粹的面貌。

也因此,仁慈是一種無須大費力氣的處世之道,也是至為經濟實惠的生活態度。

以最廣博的角度來看仁慈,它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藥方──

它先治個人:唯有具備關懷他人能力、愛自己的人才算健全;
繼而治所有世人:因為人際關係越融洽,我們就越快樂、越成功。
仁慈的十八種面向,說明了仁慈的無限可能。
活在一個仁慈的世界裡,我們會變得更加富足。
 

作者簡介
皮耶洛‧費魯奇 (Piero Ferrucci)
一九四六年生於義大利都靈(Torino),都靈大學哲學博士,師承綜合心理學大師羅貝托.阿薩吉歐力(Roberto Assagioli),他擔任心理治療師的工作,在佛羅倫斯執業已三十年。目前偕妻及兩個兒子鄉居於托斯卡尼。



這本書深獲我心。皮耶洛˙費魯西將他心理諮商師的豐富經驗和我以為根本的人性價值合而為一,書寫出仁慈的重要。我尤其欣賞的,是他以仁慈為泉源,從中流瀉出諸多正面人格特質的支流,例如誠實、寬恕、耐性、慷慨。這樣的書寫風格引人入勝,也鼓舞人心。


我相信,只要我們停下腳步靜靜思索,就能清楚看到,人類的生存是拜無數人的仁慈之賜,即使是今天。打從呱呱墜地,我們就在父母的慈愛關照下成長;到了晚年,面對衰老、病痛的折磨,我們還是得依賴他人的仁慈。如果在生命的起點和終點我們都得依賴他人的仁慈,難道我們不該在這中間的大段歲月仁慈待人嗎?年輕力壯,正是我們的大好機會。



要讓生命有意義,仁慈和悲憫之心是基本的要件。這兩者有如源頭,能讓快樂幸福泉湧不絕。它們也是一顆好心腸的基石,這顆心的所行所為,無一不是出於幫助他人的想望。藉由仁慈,繼而藉由以熱情、誠實、真心、公義對待所有人,我們的利益得以確保。這是常識。為他人著想是值得的,因為我們的快樂和旁人的快樂緊緊相繫,密不可分。同樣的,社會受苦受難,個人也跟著遭殃。反過來說,我們的心與腦越是充滿惡意,我們的生活就越不堪。因此,我們無從逃避仁慈和悲憫,因為它們不可或缺。



仁慈能為我們帶來溫暖的感受和開放的心胸,使得人我之間的交流更為容易。它的運作是簡單而實際的。我們發現,所有的人就跟你我沒有兩樣,如此一來,體會他人的感受就變得輕易自然。這股同理心能為人我間滋養出友朋般的情誼,我們無須隱藏心中感受,無須為一己行為遮掩。久而久之,戒慎恐懼、自我懷疑、不安全感會自動霧消雲散,別人也更容易信任我們。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耕耘正面積極的心態,例如仁慈和悲憫,對心理健康和快樂有絕對的助益。



我們必須努力讓自我的生命創造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來到世間,並不是為了惹事生非,傷害他人。而要讓生命有價值,我們必須培養良善的基本人性,例如溫暖、仁慈、悲憫。我很感激皮耶洛˙費魯西,他以豐富的實證,將這個道理闡釋得如此清楚。只要我們做得到,生命就有了意義,生活也更快樂、更祥和。如此,我們就是對世界做了正面的貢獻。



達賴喇嘛

五月十八日,二○○四年

......................................................................


引言

老太太連東西都懶得吃了。在世上孤零零的,她覺得所有的人都忘了她。她萬念俱灰,連吞嚥都困難。光是想到咀嚼食物就令她無法忍受。她把自己鎖在無聲的悲傷裏,一心等待死亡。


這時候,蜜黎娜闖了進來。蜜黎娜是我的姨媽。每天下午她都會四處巡視,照顧無家的遊民、安養院裡被遺忘的老人、被忽視的孩童、被社會放逐、適應不良的邊緣人、垂死掙扎的病人。她會想辦法讓他們開心點。

蜜黎娜遇到了那位不再吃東西的老太太。她對她說話,想引她開口。老太太以微弱的聲音說起她的兒女,說他們太忙無法照顧她,現在更是根本不來看她了。她沒有病。她只是因為吃不下所以沒有力氣,又因為沒有力氣所以吃不下東西。


蜜黎娜建議:「要不要來點冰淇淋?」很怪的點子,要一個奄奄一息的人吃冰淇淋。可是這點子奏了效。隨著一匙匙冰淇淋下口,雖然極緩極慢,老太太的氣色、聲音和活力都回復了幾分。


就這麼簡單,有如神來一筆:給無法進食的人容易入口的美味,很快就能讓她精神一振。不過,這個解釋只是部分。蜜黎娜會想到冰淇淋的辦法,是因為她把老太太放在心上。因為她看得出來,老太太需要的不只是食物,更是關懷和注意;這和我們所有的人需要的沒有兩樣,一如我們需要氧氣。老太太在吃到冰淇淋之前,先接收到了被理解的溫暖,而讓她的臉色恢復紅潤的不單是食物,更重要的,是一個簡單的仁慈舉動。


仁慈?或許我們連想到這個主題都會覺得荒謬。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暴力、戰爭、恐怖主義和毀滅。然而,生命之所以繼續,正是因為我們以仁慈對待彼此。我們只是不以為意,沒有替它大肆宣揚而已。明天沒有一家報紙會刊載某個母親為孩子唸床邊故事、某個父親替家人準備早餐、什麼人專心傾聽別人說話、某個朋友替我們加油打氣、哪個陌生人幫忙我們提手提箱。可是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會發現日常生活當中,仁慈處處可見。我們很多人都是仁慈的,只是連自己都不知道。我們做仁慈的事情,純粹是因為那是對的。


仁慈和源出於它的各種特質好處多多,不一而足。為什麼心存感恩的人做事較有效率?為什麼有歸屬感的人比較不會垂頭喪氣?為什麼為別人著想的人較為健康,信任別人的人比較長壽?為什麼你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比較漂亮?為什麼養寵物有益身心?為什麼常跟別人聊天的老人較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為什麼受到較多愛與關懷的孩童比較健康也比較聰明?因為這些態度和行為都關乎仁慈,能讓我們更接近人生的目的和本質。它的道理其實基本之至:人我的關係越融洽,我們就越快樂。


我們後面會看到,仁慈有許多不同的面向,可是它的精髓卻是簡單已極。我們會發現,仁慈是一種無須太費力的處世之道。它是至為經濟實惠的態度,因為它省去了我們浪費在猜疑、憂慮、憤恨、鉤心鬥角或是無謂設防上的大量精力。這種態度是減法,將不必要的東西剝減殆盡,我們便能回歸到簡簡單單的本來面目。


仁慈關乎我們身上最柔軟、最親密的一面。它是我們的本性之一,可是這個層面往往沒有充分表露──尤其是我們文化中的男性,女性亦然。這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脆弱的一面一旦曝光,我們會受苦受罪──我們會遭到攻訐、嘲笑或耍弄。可是我們後面會看到,我們之所以受苦受罪,反而是因為不將仁慈表露於外。事實上,只要我們觸及了這個柔軟的核心,整個感情世界會變得生氣蓬勃,無數的可能性也隨之開啟。


只是,這個工作不見得容易。我們置身的文化常是敗事有餘,這是因為人類身處於一種「全球冷化」當中。人際關係越來越冷漠,人與人的交流有如急就章,彷彿事不關己。利潤、效率之類的價值觀重要性日益升高,人情溫暖和實體接觸因而被犧牲。親情和友情受到磨難,越來越難持久。全球冷化處處有跡可尋,尤其當它化身為日常生活的小災小厄而影響到我們的時候,更是明顯可見。


你打電話要找個人談話,結果聽到的是語音錄音,告訴你一大串選項。你停了車,發現停車場的服務員已經變成計費碼表。你等朋友寫信來,結果收到了電子郵件。你深深喜愛的農場不見了,水泥建築取而代之。你注意到,老年人得到的照顧和尊重今不如昔。你的醫生不聽你說話也不看你,只專心看檢驗結果。小孩子不再到後院玩球,只在電動遊戲的虛擬世界裡活動筋骨。另一方面,尋常生活的人情味日減一日,人情溫暖被當成了商品販售:家庭手工冰淇淋、古法烘焙的麵包、老奶奶桿製的麵條、彷彿讓你回到子宮的汽車、讓你有如當面對話的電話。



人類的感情不可能恆常不變;它的主調和重點會隨著世紀的變遷而異。現在,我們不妨來談談情感的歷史。我相信我們正經歷一場心靈的冰河時期,這個時期約莫始於工業時代,一直持續到如今的後工業年代。冰河時期的導因不一而足:新的生活情境和工作型態、科技的日新月異、大家庭的式微、將人們從出生地連根拔起的大批移民潮、價值觀的薄弱、現代世界的分崩離析和膚淺化,快馬加鞭的生活步調。



別誤會我;我並不是懷古戀舊。恰恰相反,我認為我們居住在一個很不平凡的世紀裏。想培養同理心、仁慈、對他人的關懷,我們擁有遠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豐富的知識和工具,成功的機率也更大。話說回來,我們目前置身的冰河時期令人憂心。如果說它和憂鬱症和惶然無措這兩種流行病是聯手的盟友,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這兩種心理疾病最可能的導因除了日益薄弱的歸屬感外,就是缺乏溫暖和一個令人安心、提供保護的社群。



仁慈本身看似微不足道,其實它是我們生活的中心要素。它的力量驚人,足以讓我們改心革面──說不定比任何心態或技巧的威力都大。阿爾多斯‧赫胥黎(AldousLeonard Huxley,1894-1963,英國作家及批評家)在研究各種旨在發揮「人類潛力」的哲學和技巧上堪稱先驅,他研究過林林總總的方法,例如吠陀哲學(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學)、幻覺、勞筋動骨、靜坐冥思、催眠和禪學。他在生命告終前的一次演講中說:「常有人問我,轉化生命最有用的技巧是什麼。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和實驗,我實在有點難為情,可是我必須說,最好的答案就是──仁慈一點。」



這也是達賴喇嘛的哲學。他的座右銘:「我的宗教就是仁慈,」是我聽過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話語。這就像心靈的相對論公式 E=mc,一個舉世皆準、包含了巨大的為善潛能的原理,它貫穿所有的教條教義,邀請我們聚焦在一個基本主題,為我們指引出一條走向解脫的康莊大道。



且慢。雖然無可懷疑,我們都心懷利他的念頭,但我們同時也是這個星球上最殘忍的物種。人類的歷史充滿了邪惡和恐怖。然而,如果就此認定人性唯善或唯惡,這種觀念既危險也失真。原始人為求生存而以暴力和欺壓手段互相爭鬥,這樣的影像有誤導之嫌;如果人類漫長的進化算是成功,那也是因為我們仁慈。我們養育、呵護幼輩的時間,比任何哺乳動物都來得長。人類因為懂得休戚與共,促成了彼此的溝通與合作。我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面對橫逆、發揮智慧,善用多種資源。拜我們付出與收受的溫暖及關懷之賜,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贏家──因為我們會互相幫助。當此二十一世紀,一個仁慈的人在這個暴力充斥的世界裏並不是怪異的突變物種。無論男女,這人其實是個懂得將曾經有助於人類進化的諸多天賦發揮到極致的人。



無可諱言,活在一個仁慈的世界裡,我們會富足許多。仁慈以最廣博的定義觀之,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藥方──它先治個人,因為唯有具備關懷他人能力、愛自己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繼而治所有世人,因為人際關係越融洽,我們就越快樂、越成功。



無論是何等程度的教育,仁慈都是基本的功課,因為在溫暖、專注的氛圍中學習,要比在淡漠和壓抑的環境中學得更多更好。受到溫柔對待的小孩人格養成更健全,受到尊重和關注的學生進步更快。健康方面亦然,仁慈也是一個重要元素:受到同理心和關愛對待的病人痛苦較少,痊癒較快。



而商場上又如何呢?我們依然可以獲致同樣的結論。剝削勞工、破壞環境、欺瞞顧客、助長浪費風氣的企業短期內或許能獲利,長遠的競爭力則遠不如重視環保、不佔員工便宜、誠心為客戶服務的組織。



  政治圈內,仁慈是放下強權主導的心態和長年的鉤心鬥角,同時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見、需求和歷史。大家越來越清楚,以暴力和戰爭來解決世界的紛爭,是極其粗糙又無效率的手段,它只會挑起眾怒,從而製造新的暴力、紛亂、苦難、貧窮和資源的浪費。



最後,就人類和大地之間的關係而言,仁慈也是首要之務。大自然理當得到我們的敬畏,如若我們不予以尊重愛護,不以仁慈愛心對待,遲早會自食惡果,被自己的毒藥所殺。


話說回來,我們依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是什麼樣的人。一個足以定江山的論斷還沒有出現。我們有能力做出最令人髮指的罪行,也有能力展現最崇高的行止。善惡這兩種潛能都不夠深固,不能讓我們確定是哪一種主導了人性。


我們必須帶著這樣的問號活下去,不過,或許我們有能力可以選擇。一個猶太故事說,上帝賜給以撒特權,讓他回到從前,目睹上帝創造天地的過程。以撒看到,上帝創造了地球、太陽、月亮、所有星球後說:「很好」。接著,上帝創造了花朵、植物、湖泊、溪流、各種大自然的美妙後說:「很好」。接著上帝創造動物,也說:「很好。」最後祂創造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後卻沉默不語。以撒迷惑了,這沉默代表什麼呢?他問上帝:「為什麼在創造人類之後,您沒有說『很好』?」上帝回答他:「因為創造的工程還沒有完成。現在,將創造延續下去是你們的責任。如何依你們所願創造自己,決定權在你們。」  


是的,決定權在我們。這是所有人類的生命抉擇:要選一條自私自利、誤濫偏頗的途徑,還是一條同甘共苦、仁慈和善的道路。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令人激奮又危險的時刻,在這樣的時刻,仁慈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如果我們對彼此和這個星球多一分善待,我們就能繼續存活,甚至欣欣向榮。更好的是,當我們變得更加仁慈,說不定會發現這是送給自己的最佳禮物──一份最聰明又最有利的大禮。


凡事變得更容易

誠實常常令人尷尬。真話往往刺耳,令人不快。如果說真話的人沒有技巧,聽真話的人八成會惱羞成怒。「我不喜歡理髮師替你剪的髮型」。「你做的晚餐淡而無味」。「我今天晚上不想跟你在一起」。「你該噴一點除臭劑」。「媽,我是同性戀」。這些真話如何跟就定義而言應該是窩心、溫暖、柔軟有如羽絨的仁慈相提並論?仁慈和誠實可以攜手並存嗎?還是我們非做個選擇不可?


誠實也意味著承認問題存在,而不是裝做沒有問題。前一陣子我的兒子艾密利歐放完假,即將重返學校。他一點都不想開學,對那一天充滿焦慮。對他來說,開學日就像一隻步步逼近的怪獸威脅著他,想要把他壓扁。作為一個父親,我能怎麼辦?我試圖為他加油打氣、讓他分心、告訴他開學沒那麼可怕,可是終歸枉然。我突然想到一個點子,以為可以奏效。我提議請艾密利歐吃一種在我家幾乎是禁忌的東西:速食店的一盤炸薯條。通常任何被禁止的東西對艾密利歐都有吸引力,尤其是垃圾食物。我以為這該是個錦囊妙計。可是並不。艾密利歐的回答應該刻在石頭上:「老爸,你不能拿薯條解決問題。」


一針見血。你不能假裝問題不存在,也不能用暫時有用的分心花招解決問題。你必須張大眼睛,誠實面對。為安撫兒子、讓他焦慮的心情轉移重點所以請他吃薯條,這絕對不是仁慈之舉。我只是選擇了容易的路走──恐怕是過於容易了。我找了一條自我安慰的出路。他的回答替我上了一堂誠實的課。


可是,誠實不只關乎人生艱難、不快樂的一面。它與創新、美麗的那一面更是息息相關。很奇怪,我們常會把自己這幾個面向隱藏起來:溫柔、善意、初衷、被感動的能力。這一方面是出於保留心態,不希望別人被我們噴湧而出的感情而滅頂。可是更大的原因,還是為了保護自己:我們不想讓別人看到這樣的自己。我們會覺得自己脆弱、毫無遮護,說不定還很可笑。最好顯得有點憤世嫉俗,甚至聲色俱厲,起碼不能把自己暴露到有危險的程度。可是這麼一來,我們就和自我最有靈性、最美善的部份漸行漸遠,也使得他人看不到它。  


不止如此。誠實是最簡單的處世方法。說謊有千百種面貌,真話只有一種。我們可以假裝擁有許多其實並不擁有的感情,裝扮成我們其實並不是的人。可是一旦拋去了這樣的偽裝,所有為自圓其說而花的心神和力氣就此消散,我們會如釋重負。


我記得當兵的時候,有個同袍最喜歡吹牛說大話。他常自誇得過世界說髒話的冠軍(我後來發現,那不過是個鄉下的小比賽)。他是那種無論你說什麼都說不過他的人。一天晚上,我跟他東聊西聊,他的臉色突然變了。他開始說他怕死,感到空虛,還談到他對愛情的想法。他完全變了一個人,遠比平日有深度而真誠。跟這樣的他在一起,非常值回票價。我據實以告,又問他為什麼那天晚上決定脫下面具。他回答我:「有時候你就是得卸下面具,說說真話。」


就像所有人一樣,我也做過傳遞不實感情的事。有些人不願表露真正的感受,這個我能理解──有時候有所保留確實是無可厚非。不過,有時候則不然。我因為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常會聽到可怕的故事,也會聽到動人的故事,而我往往為之震動。讓我的顧客注意到我動了感情是對是錯?我應該躲在一個看不出喜怒哀樂的面具後面嗎?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我自己也不認為一個心理分析師應該永遠真情流露,因為這可能造成傷害或誤解。話說回來,有良好的醫病關係,心理治療才有效用。而要得到良好的關係,唯有誠實一途。


有一回我聽病人訴說她的故事,很受感動。她注意到了,也明白告訴我。我試圖掩飾,可是她一點也不相信。在那一剎那我頓然了悟,我們在試圖掩飾感情的時候是多麼脆弱而笨拙,也體會到以良好的技巧和風度誠實表露情感、展現真實的自己是如此地重要。所以,我們什麼時候比較仁慈呢?是在隱藏自己的溫情、夢想、迷惘、幽默之際,還是將這些表露於外的時候?


因此,誠實不但能與真正的仁慈相容並存,它更是仁慈的基礎。虛假的仁慈會污染人性,讓真正的仁慈變得冷硬許多。如果你不是活在真實之中,就無法與人溝通、信任他人,從而和他人失去了連結;而對冷硬的現實不迎頭痛斥,你就是住在夢幻的世界裡。那個世界裡沒有你我的立足之地,只有傷人的幻覺和假象。說謊,就是過著一種脫離現實的生活,而在一個面具和幻影的世界裏,仁慈不可能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i888 的頭像
    kai888

    日本幸福株式会社

    kai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